2013年4月5日
7.4.6 外圍護結構
雖然由集裝箱模塊組成的“集裝箱墻”也可以作為圍合空間的組件,但集裝箱體積大、厚度大且導熱性能過強,難以滿足那些對圍護結構的隔熱性能、重量、厚度有特殊要求的項目。為此,往往需要引入附加構件來建造外墻。在構筑圍護結構方面,集裝箱最大的局限在于箱體材料均為不透明的鋼板,無法在提供實體隔斷的同時實現(xiàn)視線的穿透。因此,在集裝箱建筑外圍護結構中玻璃、透明塑料等透明性材料通常是最常見的選擇(圖 7-23、7-24)。
圖 7-23 由 Adam Kalkin 設計的 12 Container Home
圖 7-24 由 Han Slawik 設計的 Bed By Night
7.4.7 其他
除上述附加結構之外,集裝箱建筑中常見的附加構件還包括一些形式較為靈活的小型構件,以配合集裝箱形成一棟完整的建筑。這些構件的尺寸較小,數(shù)量與樣式繁多,是多數(shù)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,包括走道、連廊、平臺、樓梯、遮陽構件等等(圖 7-25、7-26、7-27、7-28)。
圖 7-25 由 Tempohousing 公司設計的 Student Housing Diemen 使用附加構件制作了開敞式的走道
圖 7-26 12 Container Home 中的樓梯
圖 7-27 由 Sean Godsell 設計的 Future Shack 使用附加構件形成傘狀屋頂遮陽
圖 7-28 由 My Space Pod 研發(fā)的集裝箱宿舍使用形式各異的附加構件形成立面遮陽
7.5 本章小結
本章介紹了集裝箱的箱體結構特點,并從多方面分析了集裝箱建筑中的結構設計可能遇到的問題,包括箱體開口的改造、箱體之間的搭接以及集裝箱與其他構件或結構體系的結合等等。
箱體開口需要根據(jù)空間與形式的需要合理控制開口的面積與數(shù)量,并根據(jù)開口的大小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加固處理。
集裝箱作為建筑中的主體結構,其搭接方式直接決定了結構的組織、形式,進而影響著結構的安全、穩(wěn)定與效率,箱體之間的搭接需要結合建筑的荷載傳遞、箱體的結構特點以及建筑的功能和形式需求綜合考慮,選擇合理的策略,以提高結構的穩(wěn)定性與建造的經(jīng)濟性。
在集裝箱建筑中融入其他附加構件與結構體系的做法非常普遍,通過與附加構件的結合,集裝箱建筑能夠突破箱體模塊的尺寸、結構與形式限制,獲得豐富多樣的空間與造型。集裝箱與其他構件的結合應全面綜合地權衡功能與空間的需要、結構的安全與效率、美學以及建筑的可持續(xù)性,設計者需要對各種附加構件的材料性能、成本、形式特點等要素有清晰認識與了解,以便根據(jù)項目中特定的問題選擇最合理的解決方式。
相關內容:
查看更多集裝箱房屋|集裝箱活動房|住人集裝箱|集裝箱住宅|集裝箱建筑|二手集裝箱論文文獻